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如何做

发布时间:2017-10-27 01:07:00

浏览量:

分享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如何做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两类教育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目标任务的完成必然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历史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稳定程度,对于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极为重要。

普职协调发展,普及才有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跌宕起伏,高中阶段教育教育毛入学率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从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上维持在1:1,在此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左右一举跃升到40%以上。而1998年到2004年间,在高等教育扩招与普通高中热的影响之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连年缩减,此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常年维持在40%左右,未有明显增长。2005年以后,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渐恢复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方有显著提升,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87.5%。可见,如果不能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那么很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无法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的有效提升。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2万所,比上年减少67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的数据是,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下滑至40.25%。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日益萎缩,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已经受到极大挑战。如果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那么意味着至少有40%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不能直接升学,而要选择就业。而在培养学生就业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显然更有优势。更进一步讲,经过第一次教育分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这批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明显“学力不足”,如果强制把其放在普通高中培养,在现有普通高中教育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并不见得有利于其发展。而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则了解如何帮助“学困生”成长成才。因此,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仅仅依靠普通高中,单纯通过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增加普通高中数量来完成普及任务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困扰。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情况下,大多数发达国家仍旧守住了高中阶段教育普职1:1的比例底线。2012年OECD主要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比情况如下:德国普高占到51.7%,中职占到48.3%;法国普高占到55.8%,中职占到44.2%;瑞典普高占到50.6%,中职占到49.4%;澳大利亚普高占到49.5%,中职占到50.5%;奥地利、比利时、捷克、芬兰等国的中职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OECD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占到54.3%,中职占到45.7%;其中,欧盟各国的平均普职比为,普高占到47.3%,中职占到52.7%。

助力“精准攻坚”,中职更有优势

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由于中西部贫苦地区的毛入学率与东部地区差距悬殊,短期内达到显著提升的目标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更加强调“精准攻坚”的重要性,即明确毛入学率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找到影响毛入学率的“短板”。事实证明,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攻坚”方面更有优势。

其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目前,全国仍有4个省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于70%,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在地市中有11个地市毛入学率低于50%,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县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更低,部分地方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显然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而且可以使年轻劳动力获得一技之长,进而起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其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享有的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有调查表明,农村地区生源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其生源的稳定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可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还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其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除学杂费,并且去掉了“农村”这一定语,这一政策惠及近2000万在校生,已涵盖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总人口的近一半。免除学杂费政策,将吸引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从而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职要提高吸引力

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满意度、了解度以及父母的支持度是影响其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是影响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完成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切实措施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位置,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使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强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的“增量”主要用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则要积极开展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学校体验日”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家庭关注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家长还要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帮助孩子选择一条更适合其发展的教育道路。

其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一方面,要搭建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立交桥”,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中本衔接机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开上升通道。另一方面,要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落实普职大体相当要求。此外,必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特色与个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

再次,要改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歧视性管理制度,并推进整个社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如果招考制度仍旧按照分数高低选拔学生,让高分者读普通高中,低分者被迫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那么很难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负面形象,切不可把教育“分流”变为“分层”。如果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仍旧以学历高低论人才,而不重视考核技能水平,那么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将很难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如果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上升空间与社会地位不能得到保障的话,很难想象会有学生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主动选择中等职业教育。

两类高中,如何“接轨”

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首次从机制层面明确鼓励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接轨,共同探索全素养人才培养。

利用各类高中资源,服务不同类型人才

在很长一段时间,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是被忽视的,即使有,也是从课程、学籍等单个要素上进行思考。在我国走向普及高中阶段过程中,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建立合作机制,有其必然性和重要价值。

由于普通高中所开展的扎实基础素养教育、个性潜能教育、创新素养教育,能为中职校能够培育具有良好基础素养和技术专门素养的人才提供启示。而中职校面向产业市场办学、校企合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关注激活学生专门技术潜能等,为普通高中推进专门领域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企业、高校合作育人提供参考。为此,建立两类学校的合作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高中阶段各类资源为不同类型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服务。

高中阶段是不同类型人才培育的分水岭。协同创设不同类型人才立交桥,应从高中阶段开始探寻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冲破壁垒,在互通有无基础上实现高位发展。

2017年2月《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普通中小学要在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探索构建有利于制造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立交桥。”而形成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将实际推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生涯发展引导,为2025年我国进入制造强国、2035年我国整体达到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2049年我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提供高中阶段的教育支撑。

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既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方式,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当客观面对当前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双轨”发展的实情与传统,在坚守“高中阶段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这一政策与普通高中、中职校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探求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方式,实现我国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发展。

主要突破口:形成职高与中职的合作机制

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从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建构中获取不同类型人才早期成长的养料与资源,进一步夯实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而其突破口,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促进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类学校合作要素的组合运行。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机制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序参数是人才培养立交桥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在不同省市、不同区域,两类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两类类学校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构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驱动牵引要素以及形成的合作场域、能量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上海、北京、广州、青岛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因人们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尊重程度不断提升,且这些人才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些地区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布局也相对均衡,两类学校合作运行的动力会强很多,可以“课程项目”或“评价激励”为牵引进行多要素的教育组合。在云南、湖南、内蒙古等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考虑以“教育政策导引”或“校长思维突破”为牵引,促进两类学校合作机制的形成与良好运行。

其二,夯实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政策根基。当前,对于建构人才成长立交桥,多停留在如何往上实现学历贯通的层面(如中职向高职或普通高校贯通、普高向高职及应用型本科贯通),却忽视了夯实才人立交桥的根基——基础教育中进行职业启蒙。为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需要对具有我国特点的、客观存在的两类学校——普通高中与中职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政策基石。有了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合作的政策基础,也就为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早期识别与引导向感兴趣领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职业生涯发展的过渡衔接,也为学生个人向应用型高职、高等院校的学历提升提供了可延伸的发展空间,更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适应未来挑战提供可能。

其三,关注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创设合作机制,绝不是仅仅着眼于促进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对职业或专业领域的认识,或者是在高中阶段就明确其大学阶段之后的生涯抉择。更重要是,使有技术技能发展潜质的学生,能够发展得更好,能够往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方向进发。如果能够通过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建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合作要素的良好运行,那么,普通高中集聚的既有良好文化基础、又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潜质的学生,就很有可能成长为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中职校来说,通过与普通高中的合作,能够使自身集聚的一批具有技术技能发展优势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专业领域原理以及普通文化知识的水平,更有利于引导这批学生朝向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其四,合作分工,实现不同类型人才的早期培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既要环顾左右,也要兼顾上下,还要重心稳当,注重彰显特色。“环顾左右”是指普通高中与中职校认清彼此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根据彼此的需求进行合作运行的路径选择,做到横向交流畅通,如高中学段的普职学生相互选课,学籍打通,综合分类评价。“兼顾上下”是指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得到充分认识的同时,也要关注通过两类学校合作夯实的不同类型、不同志趣领域学生往高等教育行走的通道,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重心稳当”是指普通高中与中职校的合作机制运行的基础要牢固,从而为人才成长立交桥往上延伸与搭建多层次的立交通道夯实根基。“彰显特色”是指推进两类学校合作机制运行,要注重学校特色与个性的彰显。

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 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技工学校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一所专属甘肃省人社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学校,免费热线:400-1001-865

学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网址:http://www.qljixiao.com

学校地址: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甘肃铁路轨道交通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 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兰州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技工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本科大学学生上课看视频声音很大, 老师是真的听不见吗?

教育协同的关键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